大队办公会成员学习《怎么看机遇,如何抓机遇》读后感选编之一
编者按:近来,黄江明局长《怎么看机遇,如何抓机遇——给全局处级干部的一封信》在我队引起强烈反响,我队办公会成员认真深入学习并结合大队实际,从大队事业发展的高度,按照“观大势、谋大局、抓关键”要求,站在不同的角度,深度思考“两稳、两放、两抓”六字方针在我队的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撰写《读后感》。按照大队安排,要在全队广大干部职工中进行一场事业单位改革“头脑风暴”,现将我队办公会部分成员《读后感》登载在大队网站,供广大干部职工学以致用,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同心同德参与我队各项改革,全力以赴推进“三个引领”在我队实践实现!
办公会成员学习有感(一)
《怎么看机遇 ,如何抓机遇》学后感
周建民
江明局长所撰之文,文短意深。责任的担当、事业的情怀、过往的反思,告知管理者们怎么看发展、如何抓发展,振聋发聩。以雄安新区为引,联中外之人所共振之感,静心索之,发问省核工业地质众管理者,高处带入“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眼前入胜“赣江新区”,然情形如何?能否有所布局?笃学之,细思之,得到启示。
正视现实,反观过往,以坐不住、等不起 、慢不得的心态对待单位的走向。
以大眼界、大智慧、大涵养、大气度来谋划单位的走向。
以改革促转变、促发展,让职工过好日子、过幸福日子为根本。
使担当成为共担,做好眼前事,扎实迈进前行。
一、正视现实,反观过往,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心态对待单位的发展走向
大企业、小单位及个人,其成功的不二法则是正视现实,在运行与成长的过程中,总能反思、清醒看待行进的轨迹,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作为有50年历史的二六六队,历经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总体说有不俗的表现。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是一支综合型,且团队技术力量强大、装备齐的队伍,因此备受所有地勘单位欢迎,原因无他,可以解困帮急,且召之能来、能战、能成。市场经济时代(1978年小平同志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其他类似,走过起起浮浮的道路,直到1998年后,定位相对准、市场意识浓,发展到现在,有长足的提升,队有经济发展已为局内最好者之一,是局党组领导得好,大队两级班子、职工团结努力的结果。反观过程,红谷滩购地,院外造出口议而不成,错失了一次更大的发展,错失了一次转型的发展,必须深思。现在大队的最大实情是党组指出的:没有地勘费活不好,离开地勘费活不了;由于单位的持续发展,两大支柱的不俗表现,基础公司的稳步经营,少数人不思进取,很想享受近些年的发展成果;名声出来了,体制内职工极少数人转岗想轻松现象已显现等等,如何解决呢?抓住机遇期(到2020年),开展新一轮的头脑风暴,在全队范围内,上下真正意义上的动起来,不能有空白;按分工不同切实担当,不为困难找借口,全力按大队制定的目标任务、实践节点推进工作,用强有力制度来保障实施。
二、以大眼界、大智慧、大涵养、大气度来谋划队伍的发展走向。
我所理解的江明局长提出的大眼界、大智慧、大涵养、大气度:
大眼界:立意高远,结合单位自身地质、测绘,借助国家城市发展要求,减灾防灾要求,一级政府所应具备的防护实力(融入政府,借助政府发力、协助政府)
大智慧:超常规,省城地质4大家,以大气的姿态,实力的佐证,锲而不舍的劲头,做到第一。
大涵养:耐得住,战胜一切困难,以不达目的不罢休为终结。
大气度: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一切为大我而为,谨记独行虽快,但众人行更远。
三、以改革促转变、促发展,以让职工过好日子、过幸福日子为根本
一个单位的荣耀是人才辈出,一个企业的兴衰在于能走多远。人才靠机制去发现,企业靠团队去支撑,只有目标一致,同向发力,才可能有一席之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已在各领域各行业中细化,且多已落地,去年事业单位全面改革已启动,时间节点、路径都已明了,唯方式是可以自行努力的。大队在去年底已提出,对印刷厂进行经营模式的改革,对测绘院进行改制,地矿做公益。印刷厂现已到位,积极性、热情都渐显,然测绘院改制进入倒计时,好饭不怕晚,一定要广为发动宣传,人人清楚,彻底打消个别人不切实际的想法。机关、地矿也必须清晰明了改革的目的,为什么改?怎样改?改革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职工。
四、使担当成为共担,做好眼前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大队改革发展委员会已成立,下设小组业以明确,A、B角互换非常之清,以平台为基础,共赢为根本,理念创新为重,方式创新为举,就是大框架,如何在构架内编好 “军民融合”的花篮,应成为全队职工眼下最应思考的问题,分级负责,层层落实;做好眼前工作,经营生产,改革发展并重,以地质经济的稳步发展促改革,以改革换更大更好的经济发展,让“两稳、两放、两抓”在我队落细落实。
办公会成员学习有感(二)
观大势 谋长远 抓改制是我队应对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
——学习黄江明局长“怎么看机遇,如何抓机遇”短信之体会
李冬发
一、阅读感想
4月28日,大队组织专题学习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江明同志的两份短信,短信内容言简意赅,明白告诉我们,“机遇在那里,关键是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我们抓到的机遇有多少?我看不多;“京津冀一体化”我们抓到了多少?我看还暂时没有吧;“长江经济带”我们抓到多少?也是很少吧;“赣江新区”我们怎么抓?“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我们如何抓住机遇?“智慧城市”我们如何有所作为。等等这些,机遇似乎接踵而至,面对如此多的机会,我们应该怎么做,是不是应该有所作为,“赣江新区”是在我们身边的大机遇,全队上下应该有所行动。“大格局、大眼界、大智慧、大涵养、大气度”就是要求我们结合事业单位改革“观大势、谋长远、抓改制”。
二、赣江新区
赣江新区是一个什么样的新区?是不是与南昌高新开发区、昌北经济技术开发区差不多呢?认真分析,显然不一样:
首先是级别不一样。赣江新区是列入国家战略的副省级新区,规模更大,465平方公里。
其次是战略定位更高。政策支持力度更大,发展定位更高,产业定位更符合国家发展定位。
目前全国共有19个战略新区。最早是1992年成立的浦东新区,而后是2006年的滨海新区,2010年的重庆两江新区......赣江新区第18个国家新区,2016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之后就是今年4月1日成立的“雄安新区”。目前还有10多个省市没有国家级新区,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赣江新区”对全省的重要性认识清楚,把对大队下部改革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位,把其中我们能够用好的机遇分析到位。
大家都知道,赣江新区包括南昌市的青山湖区、新建区,九江的共青城、永修各一部分,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是19个国家新区中面积最小的。但都是国家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点板块。新区是江西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的又一重大机遇。重点在深化改革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扩大开放合作,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省政府意在打造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成为全省创新引领区,开放先行区,改革试验区,合作示范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浦东新区2016年GDP达到8500亿元,占上海30%,滨海新区2016年GDP超一万亿,是天津的60%。由此可见国家级新区的经济发展引领作用之大。可以预见赣江新区下部经济强劲增长的机遇对我们来说是千载难逢。
三、机遇如何抓
1、国家级新区具有很多政策优惠,只要符合新区产业规划,便可以享受。我们应该抓住“军民融合”、“核”字、大数据等高科技理念尽早入驻新区。
2、事业单位改革特别是事业单位经营类产业改革倒逼我们寻找出路。作为“开放先行区,改革试验区,合作示范区”的赣江新区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是我们改革的不二选择。我们所有的实体必须尽快完成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进入新区。总体规划报告计划明年年底之前我队经济实体全部进驻新区。
3、在改制这个关键上,我们的思想还需进一步解放。
通过测绘院的改制可以看出,大部分干部、职工思想保守,漠不关心,心存疑虑。少数实体班子成员也是“充耳不闻改革事,一心只干手头活”,“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机关工作人员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在思想解放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要在全队范围内广泛宣传,正面宣传,不改革就是等死。
二是要求每个实体从现在起就要认真学习国有资产改制的有关文件,事业单位改革的文件,明确目标,统筹协调,一项一项攻关。
三就是实体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参照测绘院混改方案起草本单位可操作的改制方案。包括引进的合作方(遵循四大理念:军民融合、科技支撑、依托实体做增量——资金注入、社会资源整合),成立混改小组,责任落实到人。
四要制定改制时间表。
五要制定新公司长远发展目标、拓展新领域,明白需要补得短板。
4、大队班子成员,特别是实体分管领导要把混改当成头等大事。引导实体班子从思想认识上在来一次“头脑风暴”。相关省份事业单位改革的事实证明不改制肯定没有出路。赣江新区大发展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决不能像黄局长文章里提到的“若干年后追悔莫及”。可喜的是,我队测绘院已经拿出实际行动,从思想上动员广大干部职工肯定混改,支持混改,并且,改制具体方案日趋完善。
迈出这一步,充分说明我队在“观大势、谋长远、抓改制”方面先人一步,如果能够按照既定目标尽快进驻赣江新区则又在全局抓机遇上先人一步。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